9 月份杂交水稻田间管理后期注意事项-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
发布时间:
2025-09-26 09:34
来源:
九月是收获的季节,一季稻已到生育后期,但田间管理依旧不可松懈。一旦放松警惕,虫害、倒伏或早衰就可能突然爆发,让收成大打折扣。
一、水分管理
水稻灌浆后期(蜡熟-黄熟期),对水的需求以保持田间湿润为主,不宜持续建立水层,协调水分与氧气的平衡,以达到“以气养根、以根保叶、以叶壮籽”的目的。同时,不宜断水过早,造成干旱。具体灌溉方式如下:
蜡熟期:灌1次“跑马水”(3厘米左右)→自然落干3-4 天,土壤“见湿见干”再复灌,既保证叶片不萎蔫,又使土壤通气,提高根系含氧量,延长功能叶寿命。
黄熟期:灌水后延长落干时间4-6 天,田面以“白、干、微裂”为度;收获前7-10 天彻底断水,利于籽粒脱水、提高整精米率,并便于机收。
二、病虫害防治
重点关注稻飞虱危害。稻飞虱尤为喜爱乳熟至蜡熟阶段的水稻,且9月秋高气爽,温度适宜,稻飞虱大量回迁,极易爆发成灾。
从目前各地的病虫情报看,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已有中稻田因稻飞虱造成冒穿倒伏的,田间基数大(百丛虫量高超过5000头)、短翅型褐飞虱成虫出现早,需警惕爆发。
可用三氟苯嘧啶、烯啶·吡蚜酮等药剂进行防治,施药前田间深5~7厘米水层,亩用水量人工喷雾30千克以上,无人机5升以上并加有机硅助剂,保证药液穿透。
三、预防倒伏
水稻后期,籽粒充实重量增加,茎秆中的光合作用产物和营养物质大量向籽粒转移,导致茎秆自身充实度下降、机械强度减弱,倒伏风险也随之增加。预防倒伏主要在于前期管理,到了后期采取适当措施,依旧能够降低倒伏风险。
1、避免长期淹水。长期淹水植株容易早衰,基部长期在淹水环境中,机械强度减弱,且容易遭受病菌侵染。宜多露田,灌溉采用跑马水方式进行。
2、治虱防倒。稻飞虱刺吸茎秆汁液,使茎秆组织受损、变软,机械强度下降。稻飞虱爆发往往是水稻后期突发性倒伏的直接诱因,一旦防治不到位,极易造成大面积倒伏甚至绝收。
3、提升无人机高度。若田块有倒伏迹象或稻株偏高,建议将无人机飞行高度调至3.5米以上,并减慢速度、加液量,宁可多飞一趟,也别吹倒一片。
四、常见误区
1、断水过早。适时断水,一般收获前7-10天,保持土壤湿润到成熟。
2、忽视虫害。忽视病虫害后期防治,造成"临门一脚"的损失。需警惕稻飞虱危害。